*新聞詳情頁*/>
>>>精彩內容<<<
· 業績上來了,員工穩賺,企業卻“躺賠”;
· 薪資水平低于同行,優秀員工頻頻流失;
· 同崗同薪,“實干型”與“養老型”員工同等待遇,人心“躁動”;
· 勞心費力抓管理,管理者真正的“技能”被隱藏,造成“資源浪費”;
· 業績瓶頸期,薪資“漲停”,高薪變低薪,薪酬→心愁→新仇;
……
當這類問題出現時,就證明企業管理出現BUG,而薪酬管理作為企業管理中最敏感一環,如果設計不合理,輕則影響員工工作積極性,重則危及企業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!因此,怎么規避薪酬設計常見誤區,優化薪酬體系,這破譯“十大薪酬設計誤區”的密碼你們值得擁有~
1.業績越好提成比例就越高
企業與美容院設計銷售提成的時候,是不是這樣設計的:
例如:2萬元以內,提成3%;2-5萬元,提成5%;6-10萬元,提成8%……(以此類推)沒有封頂,甚至,有的提成點,達到20-30%。
如果是這樣的提成比例,企業與美容院在沒有核算的前提下,可能就會賠錢。
所以,個人建議如下:
第一、 設置最高封頂提成比例,最高與最低相差2倍。
第二、 設置“三級”提成制:
A、最低目標完成提成(例如:目標15萬元以內,提成1%);
B、平衡目標完成提成(例如:目標16-30萬元,提成2%);
C、沖刺目標完成提成(例如:目標31萬元以上部分,提成3%)。
按照公司與員工設定的任務目標完成,制定提成標準,這樣的提成方法,對企業與美容院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,同時,也可以激勵員工為了拿到高提成而努力沖刺業績目標。
2.同崗同酬
企業在設計每個崗位的薪酬結構時,一定要對具體的崗位進行價值評估,根據崗位人對崗位貢獻的多少,來設定其基本工資等。
例如:同樣是美容師,那么,請問憑什么A美容師的月底薪是1800元,B美容師的月底薪是1500元呢?
所以,要對兩位美容師前期\后期進行評估及績效考核!
· 前期,如果是新的員工,作為美容院院長,要對其進行評估。所謂“評估”就是按照考核維度,進行打分:年齡\籍貫\學歷\崗位經驗\行業經驗\技能考核\理論知識……設定一個標準,達成什么樣的分數,就定什么樣的底薪。
· 后期,進行績效考核,可以按照季度績效平均分,達成什么樣的標準,就拿什么樣的職級工資(共計五級:欠資格\期望\合格\勝任\超勝任)。
關于,如何崗位價值評估\績效考核,我們會在后面的系統中,詳細講解的。
3.干部只發管理獎
許多企業(包括美容院在內)認為經理\總監\副總經理\店長等中高層干部是管理者,只拿組織提成管理獎,這是一種誤區,一種錯誤的薪酬方式。
其實,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環節,就是這些中層干部,當初是從一線市場打拼出來的,擁有客戶資源,擁有談判能力,是一等一的業務高手,他們搞定客戶的概率比一般業務員高得多。如果我們不去激活這些管理者多做業務,多開發市場,那么,這叫資源浪費。
所以,個人建議:
第一、 公司與中高層干部簽定《年度目標責任書》時,其中,必須有業績考核指標\有開發市場網絡的指標……迫使他們開疆擴土。
第二、 設定首批高額提成制,銷售目標沖刺獎勵機制,激活他們走到市場一線,為員工做榜樣,并且,指導業務員如何成交,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。
4.目標限度提成
這種提成制度,我本人見到過不少,當我問起原因,答案就是想通過增加底薪激勵員工實現業績目標。
其實,我覺得,企業或者美容院真正的目的在于:想把自己放到一個非常“安全”的位置。意思就是你完成多少業績,我就給你多少底薪。
例如:完成月度銷售2萬元,底薪2000元/月;完成月度銷售3萬元,底薪3000元/月;完成月度銷售4萬元,底薪4000元……,銷售額越高,底薪就越多。但是,如果遇到銷售淡季,那么,銷售人員是否可以拿到高底薪呢?
所以,為了打消銷售人員的“顧慮”,給他們一種“安全感”,可以采取“三級達標提成制”:
以上提成比例及獎勵的物品等,均根據各企業的實際情況設定(以上數據只做參考)。
5.固定工資直接轉績效考核
有的企業采取績效與薪酬掛鉤的做法。這樣一來,員工在改制以后的總工資一定會低于改制之前的總工資。
還有的企業,不管什么崗位,采取一刀切,這是不合理的。
所以,個人建議:
第一、 不同的崗位類型應該設計相對應的固定工資及績效工資,同時,考核分數應該有相對應的績效K系數,績效工資與K系數相乘=最終績效工資;
第二、 由于不同崗位績效工資在固定底薪中所占的比例不一樣,所以,要按照比例分解出來,再與績效K系數相乘,最終得出來績效工資(月度)。
第三、 如果企業或者美容院不會績效考核法,可以按照崗位類型,把員工的績效工資核算出來,用“KSF”關鍵因子考核法來實現激勵員工完成各項指標。
例如:一個美容師,月度底薪3000元,由于是銷售類型,即可以拿出來800元作為績效考核工資,同時,把800元分解若干部分,分別與各項關鍵成功因子指標掛鉤,哪一項完成,即可獲得績效工資。
6.底薪不考核
現在的員工,一直認為:只要月度不遲到、不早退、不請假….按時上下班,就可以得到全額底薪。這種想法,是不符合“薪酬邏輯”的。
因為,底薪中,有一部分是績效考核工資,需要完成月度各項指標才可以獲得100%或者高于100%。
個人建議:
第一、 實行績效考核,與績效系數掛鉤;
第二、實行數據化管理:薪酬數據化、績效考核數據化、企業文化數據化、工作分析數據化、財務數據化、銷售數據化等,一切以數據說話。
7.無限工齡工資
很多化妝品企業執行了工齡工資制度,而且每年給老員工加一百、二百的,以表示對其忠誠于公司的謝意,其實,沒有必要。因為,能力強的,不會在意這點錢,而是通過完成業績,拿到年終分紅,或者得到晉升加薪。
個人建議:
第一、再造“工齡工資制”,以績效考核的標準進行晉級與加薪(把原來的工資分為五級);
第二、以“儀式+標準獎金(最多500元)”替代“老員工長期服務的工齡工資制”;
第三、企業定一個標準:上限500元,按照逐年漸減的辦法執行,例如:第一年500元;第二年400元;第三年300元;
第四年200年;第五年100年,最多五年停發,不再執行加工齡工資。
8.打包制
有些企業負責人什么事情都交給職業經理人:如何定薪、如何招人與用人、如何做營銷策略、如何考核員工等,到最后,公司內部“派系林立”,員工只認經理,對公司的制度,對公司的機制,對公司的企業文化等毫無敬畏感。
9.限薪制
有的企業負責人在創業之初,身兼數職:總經理、銷售經理、財務經理等,但是,給自己定的薪酬待遇卻比較低。這樣做的結果是,對外招聘人才時,會形成一個標準:總監、經理等職位的薪酬標準,要低于負責人,最終是很難招到公司需要的優秀人才。
個人建議:
第一、了解同行業的薪酬標準,制訂適合本企業現階段發展的薪酬體系,而且,要與時俱進,不斷完善與改進,形成對內體現公平性,對外體現競爭性。
第二、充分地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:人才是資本,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,是第一生產力;企業要想發展,要想有競爭力,必須依靠人才。因此,企業在設計薪酬體系時,針對不同級別的人,要給予不同的薪資待遇(同一崗位,不同的人,所創造的價值是完全不一樣的。)
10.私密紅包制
民營企業有一個“通病”,就是喜歡私底下給員工發紅包。每逢佳節或者年終,老板辦公室是最熱鬧的地方,同時,老板也是最忙的一個人,忙著給員工發紅包,但結果導致大家都不滿意。
個人建議:
現象=問題-標準!紅包可以發,但是,要有發的標準,要有考核的指標,要清晰地告訴員工發多少背后的邏輯是什么。薪酬本來就是一種心理的滿足,不在于發多少,而在于其背后“如何發”的邏輯。所以,“如何發”比“發多少”更重要。
*文稿來源:嵐美學社副社長
《新思維紅利》企業管理書籍作者--資雁